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卷(高一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分析教案)
作为一名老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我帮大家整理的高一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分析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高一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分析教案1一、成绩分析
就全年级学生得分情况看,最高分88分,最低分15分,成绩有明显差距。十三个班平均分也都按各自的位置依次拉开,呈明显梯度。
二、试卷分析
就学生语文试卷答题分析,有几项考点明显拉开了学生差距:如选择题中字形、病句、文言选择题、名言名句填空等紧扣课本的题。重视课本的同学,重视基础夯实的同学分相应会高一点。主观题从题面来看,难度适中,学生基本有话可答,但是想得全分,得到全分却比较难,事实上得到全分的人寥寥无几,还是答题技巧与方法的问题。另外,由于课时任务比较紧,对于主观题的训练非常有限,这也是失分多的一个原因。
三、几个突破
1.名言名句填空较以前有大幅度的提高。当然,原因是多方面的,本学期一开学我们在备课会上就明确了任务,强调背诵与默写,加大检查的力度,形式多样的检查背诵方法运用到教学中。如采用比赛的方式,游戏的方式,竞争的方式等。学生背诵的热情有了,分自然也就提高了。
2.病句题较前也有显著提高。记得去年中考时出过一道病句题,当时得分率比较低,我还在小结中分析了原因。一方面学生语言习惯不好,经常说病句写病句。另一方面上学期涉及病句训练很少。前车之鉴,本学期我们加大了病句的训练力度,成绩明显有提高。
3.文言文(课内)得分率也较高。文言文教学一直是我们头疼的.问题,且学起来较为枯燥,难以理解,特别是知识点也较多,学生不易掌握。针对以上问题,我们在备课会上也做了多次研讨。比如如何处理“文”与“言”的关系?如何上不同类型的文言文?上课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探讨,不分时间、不分地点、不分形式。由于老师对文言文重视程度高了,感染的学生也强化了认识,兴趣也有所提高。课堂上我们更多的重视学生的动手、动口能力培养,强调及时总结,强调背诵,从卷面上看,确实提高很大。
四、存在问题
1.本次作文成绩普遍较低。原因是多方面的。
(1)两位老师阅卷时定的基准分有些低。
(2)跟题目本身有关。一方面我们本学期训练的都是议论文,考题却文体不限,特别是还可让编故事,学生都爱编故事,而且编的荒诞离奇,且主题似现非现,还有套作、模仿之嫌,凡编故事者,分都不是很高,一位学生因为编的故事有模仿之嫌,仅得了15分。另一方面,本次材料加话题作文,立意角度较少,可选择的面窄。
(3)学生自身写作素养不高是最主要的原因。平时积累不多,关键时刻没有素材可写,且有了素材的又不太会运用,各种文体运用又不够娴熟等。
2.现代文阅读、诗歌鉴赏等主观题十分率也较高。
除了平时训练太少外,学生在答题技巧与方法方面也比较欠缺,要加强训练,在练中总结,在练中提高。
3.基础知识:成语运用、字词积累、标点符号使用等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五、整改措施
1.学习本身有一个遗忘的过程,所以在学生还没有遗忘的时候及时的让学生复习回顾。艾宾浩斯遗忘规律我在第一节上课的时候就教给学生了,而且,我也身体力行了,在有效地时间内我会带着他们去复习。
2.合理有效地利用早读时间。比如我平时早读都会利用最后几分钟时间或让学生集体背诵要求背诵的篇目,或让学生默写部分篇目;早读期间,还会抽查背诵情况。
3.文言文教学特别忌空,课堂上要不息花时间让学生上黑板翻译,敢于暴露问题,有效解决问题,强调学生及时整理总结知识点,老师要加强检查,争取把文言文落到实处。
4.作文一直是学生的老大难问题,如何让学生喜欢作文,会作文,这也是摆在每位老师面前的大问题。适当上一些作文课,平时课堂教学中渗透作文教学,实践证明,这种方法行之有效。而且,不仅要让学生会写作文,还要学会修改作文,会修改别人的作文,更会修改自己的作文。为此,我写了一篇论文《让学生成为作文修改的主人》。
5.平时注意精做题,精讲评,每单元都有配套的单元检测,及时有效地检查学习的效果。学生不仅要达到会说,更要体现在卷面上,这才是语文的真正含义,口头表达是“语”,付诸笔端是“文”。
高一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分析教案2一、试卷评析
整份试卷六大题31小题,满分120分。试题注重基础又适度开放,紧扣文本而重在运用。第一部分“检阅我们的家底”共25分,由选择题和填空题组成。选择题包括字音、字形、成语、标点、文学常识等知识,考点恰当,难度适中。填空题10空,要求默写的都是耳熟能详的诗文名句,难度不大。第二部分“遨游阅读的天空”共24分,考查的是现代文阅读,语段一个课内一个课外,课内阅读题紧扣课本,题目要求明确,重点考查对语段主要内容和重点词语的把握,针对性强,得分率较高。课外阅读文章易懂,贴近现实,给人启示,学生对此认同感强,得分情况理想。第三部分“感受诗歌的魅力”9分,先填空题后简答题,难度有层次。第四部分“重温国学的经典”12分,在考查课内文言文的基础上又有适当的课外延伸,这是比较好的一道题目。第六部分“运用自己的语言”10分,突出基础性、实用性、开放性,紧扣教材。第六部分“直面心灵的写作”40分,是提供一段材料后的半命题作文“玛莎的 ”。所给材料选自《濒临灭绝》一文,内容颇具震撼力,但所设题目的立意指向却过于单一,学生只能就人与自然和谐共存问题做文章,所以离题作文少,佳作也寥寥,作文得分很多都是以语言功底的高下来判定。
二、答题主要错误及原因分析
1、 选择题第2题选A的较多,对常用错别字的辨析还有困难,第5题选B的较多,对文学常识还不是很了解。
填空题的默写主要错在诗句记忆不准确以及写错字上,例如“不尽长江滚滚流(来)”、“自古多情伤离别(多情自古)”、“蜀道难(漏了‘之’),难以(于)上青天”、“渔歌(舟)唱晚”、“灯火阑珊(写成‘澜 斓 栏 姗 栅 )”等。其中“阑珊”写错的最多。
2、课内现代文阅读第13题对重点词语“爽朗秋天”和“酷暑”的理解不够准确。第14题审题上出现偏差,对“这种翻译”指代的内容误认为是“直译”,造成答题缺失了针对性。第15题要求用自己的话概括,而有些学生却抄用原文句子,有些还答非所问。
3、诗歌鉴赏第21题有大量学生不能答出“ 角度”,填写了“空间”、“环境”、“心理”,这与题干表述不明确有关,如改成“从人物的角度来看,……是从 角度写的”,学生一般是不会答不上来的。第22题要求从诗中找一个词语来概括,但不少学生未能仔细审题而另找一个词语。
4、文言文阅读错误最多的是25题的句子翻译,大多数学生不能完整地正确翻译,其中“疾”、“舍”、“辞”这几个实词的意义都未能落实。第24题写出出自该文段的四个成语,原以为不难的一道题却因为学生忽视课文的学习导致得不到满分。
5、语言运用题10分,第28题修改有歧义的句子应该说难度不大,但因为缺少这方面的语法知识和平时没有相应的练习而失分。第29题因为未能正确把握所给材料和居里夫人的关系而判断失误。第30题,错误在于:①是写错课文题目,②写推荐理由时,未能突出课文特点而写了读后感或启示一类的文字。
6、作文千人一面,缺乏个性。这有命题的限制,也有学生思维的因素。想象单调,缺少有感染力的细节描写。审题不仔细,材料中玛莎死因明确,却有相当多作文凭空发挥,让其死在枪口之下。文不对题,半命题作文题目与写作内容没有紧密相扣。
三、对策和建议
了解学生实际,及时查漏补缺。
1、注重基础知识的学习,用足用好教材,发挥课文的“例子”作用,包括字音、字形的掌握、语境义的理解、语法知识的渗透、内容的整体把握、文体特征的强调等等。
2、加强基本技能的训练,重视学习方法的指导,做到每堂课目标明确集中,教师少讲精讲,学生多思精练,真正让学生学中有所悟,练中有所得,切实提高学生理解语言、运用语言的能力。
到了逼近高一语文期末考试的日子里,认认真真做好每份语文期末试题,能有效的检查出你对语文知识的掌握程度。以下是我给你推荐的高一语文期末测试题及参考答案,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一语文期末测试题
一、默写(本大题1小题,共14分,每空1分。)
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14分)
(1)看万山红遍, ;漫江碧透,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2)寻梦?撑一支长篙, ,满载一船星辉, 。(徐志摩《再别康桥》)
(3)总角之宴, 。 ,不思其反。(《诗经?氓》)
(4)还顾望旧乡, 。 ,忧伤以终老。(《涉江采芙蓉》)
(5) ,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曹操《短歌行》)
(6) ,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陶渊明《归园田居》)
(7)寄蜉蝣于天地, 。 ,羡长江之无穷。(苏轼《赤壁赋》)
二、阅读(本大题9小题,共 44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10小题。
(一)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已,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2. 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5分,每小题1分)
①或取诸怀抱: ②放浪形骸之外: ③况修短随化
④不能喻之于怀: ⑤亦将有感于斯文:
3.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7分)
①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②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4. ?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这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生死观?(5分)
(二)
晏平仲婴者,莱之夷维人也。事齐灵公、庄公、景公,以节俭力行重于齐。既相齐,食不重肉,妾不衣帛。其在朝,君语及之,即危言;语不及之,即危行。国有道,即顺命;无道,即衡命。以此三世显名于诸侯。
越石父贤,在缧绁中。晏子出,遭之涂,解左骖赎之,载归。弗谢,入闺。久之,越石父请绝。晏子惧然,摄衣冠谢曰:?婴虽不仁,免子于厄,何子求绝之速也?石父曰:?不然。吾闻君子诎于不知己而信于知己者。方吾在缧绁中,彼不知我也。夫子既已感寤而赎我,是知己;知己而无礼,固不如在缧绁之中。?晏子于是延入为上客。
晏子为齐相,出,其御之妻从门间而窥其夫。其夫为相御,拥大盖,策驷马,意气扬扬,甚自得也。既而归,其妻请去。夫问其故。妻曰:?晏子长不满六尺,身相齐国,名显诸侯。今者妾观其出,志念深矣,常有以自下者。今子长八尺,乃为人仆御,然子之意自以为足,妾是以求去也。?其后夫自抑损。晏子怪而问之,御以实对。晏子荐以为大夫。
方晏子伏庄公尸哭之,成礼然后去,岂所谓?见义不为无勇?者邪?至其谏说,犯君之颜,此所谓?进思尽忠,退思补过?者哉!假令晏子而在,余虽为之执鞭,所忻慕焉。
(节选自《史记?管晏列传》)
5.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食不重肉 重:偏重
B.即危行 危行:正直行事
C.入闺 闺:内室
D.其后夫自抑损 抑损:谦虚
6.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①以节俭力行重于齐 B.①久之,越石父请绝
②妾是以求去也 ②犯君之颜
C.①婴虽不仁 D.①晏子为齐相
②余虽为之执鞭 ②乃为人仆御
7. 下列各项中加点的字,不含通假用法的一项是(3分)
A.晏子出,遭之涂 B.信于知己者
C.夫子既已感寤而赎我 D.晏子于 是延入为上客
8.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作者抓住车夫妻子从门缝里窥视的细节,来揭示一个女子的内心隐秘。从瞬间的窥视到提出离婚,御妻的神色、姿态、心理已然活现,不仅闪耀着个性的光芒,也表现了她独特的看人标准。
B.作者写石父、写御妻、写御者,是为了写晏子。这种借宾形主的手法,使晏子的形象更加丰满。
C.一个身为囚犯的石父,晏 子却解救他,尊重他;一个地位卑贱的车夫,晏子却提拔他,荐为大夫。其目的主要是显示晏子自己的国相风度。
D.司马迁赞美晏子,实则表达自己强烈渴望知己的 心情。所以,他在赞语中说:?假令晏子而在,余虽为之执鞭,所忻慕焉。?
9.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7分)
(1)国有道,即顺命;无道,即衡命。
(2)今者妾观其出,志念深矣,常有以自下者。
(三)
10.阅读下面的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别匡山
李白
晓峰如画碧参差,藤影风摇拂槛垂。
野径来多将犬伴,人间归晚带樵随。
看云客倚啼猿树,洗钵僧临失鹤池。
莫怪无心恋清境,已将书剑许明时。
[注]匡山,位于李白故里青莲乡之北五十余里。
(1)请概括这首诗的风格特点,并结合诗句加以说明。(6分)
(2)尾联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2分)
三、阅读(本大题5小题,共3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5小题。
(一)
(1)墙上的牵牛,墙根的靠山竹与草茉莉,是多么省钱省事而也足以招来蝴蝶呀!至于青菜,白菜,扁豆,毛豆角,黄瓜,菠菜等等,大多数是直接由城外担来而送到家门口的。雨后,韭菜叶上还往往带着雨时溅起的泥点。青菜摊上的红红绿绿几乎有诗似的美丽。果子有不少是由西山与北山来的,西山的沙果,海棠,北山的黑枣,柿子,进了城还带着一层白霜儿呀!
(2)在北平即使不出门去罢,就是在皇城人海之中,租人家一椽破屋来住着,早晨起来,泡一碗浓茶,向院子一坐,你也能看得到很高很高的碧绿的天色,听得到青天下驯鸽的飞声。从槐树叶底,朝东细数着一丝一丝漏下来的日光,或在破壁腰中,静对着像喇叭似的牵牛花(朝荣)的蓝朵,自然而然地也能够感觉到十分的秋意。
11.选段(1)出自 (作者)写的《 》,选段(2)出自 (作者)写的《 》。(4分)
12.请从内容和写法等方面比较这两个选段的异同。请简要作答。(6分)
(二)
(1)邢夫人将房内人遣出,悄向凤姐儿道:?叫你来不为别的,有一件为难的事,老爷托我,我不得主意,先和你商议。老爷因看上了老太太的鸳鸯,要他在房里,叫我和老太太讨去。我想这倒是平常有的事,只是怕老太太不给,你可有法子?凤姐儿听了,忙道:?依我说,竟别碰这个钉子去。老太太离了鸳鸯,饭也吃不下去的,哪里就舍得了?况且平日说起闲话来,老太太常说,老爷如今上了年纪,作什么左一个小老婆右一个小老婆放在屋里,没的耽误了人家。放着身子不保养,官儿也不好生作去,成日家和小老婆喝酒。太太听这话,很喜欢老爷么?这会子回避还恐回避不及,倒拿草棍儿戳老虎的鼻子眼儿去了!太太别恼,我是不敢去的。明放着不中用,而且反招出没意思来。老爷如今上了年纪,行事不妥,太太该劝才是。比不得年轻,作这些事无碍。如今兄弟、侄儿、儿子、孙子一大群,还这么闹起来,怎么见人呢? (节选自《红楼梦》第四十六回)
(2)鸳鸯只咬定牙不愿意。他哥哥无法,少不得 去回复了贾赦。贾赦怒起来,因说道:?我这话告诉你,叫你女人向她说去,就说我的话:?自古嫦娥爱少年?,他必定嫌我老了,大约他恋着少爷们,多半是看上了宝玉,只怕也有贾琏。若有此心,叫她早早歇了,我要她不来,以后谁还敢收?此是一件。第二件,想着老太太疼他,将来自然往外聘作正头夫妻去。叫她细想,凭她嫁到谁家,也难出我的手心。除非她死了,或是终身不嫁男人,我就伏了 她!若不然时,叫她趁早回心转意,有多少好处。?贾赦说一句,金文翔应一声?是?。贾赦道:?你别哄我,我明儿还打发你太太过去问鸳鸯,你们说了,她不依,便没你们的不是。若问她,她再依了,仔细你的脑袋!? (节选自《红楼梦》第四十六回)
(3)平儿笑道:?老爷把二爷打了个动不得,难道姑娘就没听见?宝钗道:?早起恍惚听见了一句,也信不真。我也正要瞧你奶奶去呢,不想你来了。又是为了什么打他?平儿咬牙骂道:?都是那什么贾雨村,半路途中哪里来的饿不死的野杂种!认了不到十年,生了多少事出来!今年春天,老爷不知在哪个地方看见了几把旧扇子,回家来看家里所有收着的这些好扇子都不中用了,立刻叫人各处搜求。谁知就 有一个不知死的冤家,混号儿世人叫他作石呆子,穷的连饭也没的吃,偏他家就有二十把旧扇子,死也不肯拿出大门来。二爷好容易烦了多少情,见了这个人,说之再三,他把二爷请到他家里坐着,拿出这扇子,略瞧了一瞧。据二爷说,原是不能再有的,全是湘妃、棕竹、麋鹿、玉竹的,皆是古人写画真迹,回来告诉了老爷。老爷便叫买他的,要多少银子给他多少。偏那石呆子说:?我饿死冻死,一千两银子一把我也不卖!?老爷没法子,天天骂二爷没能为。已经许了他五百两,先兑银子后拿扇子。他只是不卖,只说:?要扇子,先要我的命!?姑娘想想,这有什么法子?谁知雨村那没天理的听见了,便设了个法子,讹他拖欠官银,拿他到衙门里去,说:?所欠官银,变卖家产赔补。?把这扇子抄了来,作了官价送了来。那石呆子如今不知是死是活。老爷拿着扇子问着二爷说:?人家怎么弄了来?二爷只说了一句:?为这点子小事,弄得人坑家败业,也不算什么能为!?老爷听了就生了气,说二爷拿话堵老爷,因此这是第一件大的。这几日还有几件小的,我也记不清,所以都凑在一处,就打起来了。也没拉倒用板子棍子,就站着,不知拿什么混打一顿,脸上打破了两处。我们听见姨太太这里有一种丸药,上棒疮的,姑娘快寻一丸子给我。?宝钗听了,忙命莺儿去要了一丸来与平儿。宝钗道:?既这样,替我问候罢,我就不去了。?平儿答应着去了,不在话下。 (节选自《红楼梦》第四十八回)
13.请结合选段,分析贾赦的形象特点。(8分)
14.选段中平儿口中的?二爷?是谁?他为什么挨打?(6分)
15.贾雨村在石呆子事件中扮演什么角色?这一事件反映出怎样的社会现象?(8分)
四、写作(本大题1小题,共60分。)
16.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母亲握着婴儿柔软的小手,像是拥有了全世界;父亲一双有力的大手拉住一双小手,再难走的路瞬间成了坦途?每个人的生命中都有一双难忘的手:或送你温暖,或给你力量,或给你勇气?请根据你的经历与体验,写写你与一双手的故事。
要求:①写一篇记叙文;②自拟题目,自定立意;③不少于800字 ;④不得抄袭。
高一语文期末测试题答案
一、本大题1小题,共14分,每空1分。
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14分)
(1)层林尽染 百舸争流
(2)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3)言笑晏晏 信誓旦旦
(4)长路漫浩浩 同心而离居
(5)月明星稀 乌鹊南飞
(6)暧暧远人村 依依墟里烟
(7)渺沧海之一粟 哀吾生之须臾
二、本大题 9小题,共 44 分。
2.(5分,每小题1分)
①胸怀抱负 ②身体、形体 ③自然 ④明白 ⑤这次集会的诗文
3.(7分)
①人与人相交往,很快便度过一生。(?相与?俯仰?各1分,句意1分。)
②纵使时代变了,世事不同了,但兴叹抒怀的原因是相同的,人们的思想情趣是一样的。(?虽?所以?致?各1分,句意1分。)
4.作者认为人不管以怎样的方式活着,生命都在不知不觉中逝去,而寿命的短长只能听凭造化,最终归于结束。所以生就是生,活着就能享受乐趣,死就是死,死后一切皆无,活着和死去是人生大事,二者不可等量齐观。暗含有生之年应当做些实事,不宜空谈玄理之意。(意思对即可)
5.A(重:两种 )
6. D动词,做(A介词,凭借/介词,因为;B助词,无实义/助词,?的?;C连词,虽然/连词,即使)
7.D(A?涂?通?途?;B?信?通?伸?;C?寤?通?悟?)
8. C(解救、尊重在囚禁中的石父,这是晏子求贤的表现;提拔推荐知过自改的车夫,这是晏子荐贤的表现。)
9.(1)国君讲道理,晏子就遵照命令办事;国君不讲道理,他就权衡命令以后再行事。(?道?、?顺命?、?衡命?各1分,句意1分)
(2)今天我看他外出,思想深沉,常有自居人下的样子。(?志念?1分,句意2分)
10.(1)风格:清新自然、优美。(1分)主要体现在前三联对匡山自然美景的描写上。山色斑斓、藤蔓摇曳、野径交错,秀丽清幽的美景令人心旷神怡;农人带樵晚归、 诗人以犬为伴,听猿啼,看鹤飞,生活安闲舒适。(4分)景物描写紧扣尾联?清境?。(1分)
(2)尾联既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热爱与依恋,更表达了想在盛世施展才能的远大抱负。(2分)
三、本大题5小题,共32分。
11.老舍《想北平》,郁达夫《故都的秋》(每空1分)
12.同:都表达了对北平的热爱赞美之情。异:①老舍写的是心中的北平,作为地道北平人,他的一切与北平血脉相连;郁达夫写的是眼中的 北平,带着一种外乡人的新鲜好奇。②老舍写的北平是自然的,选取的景物很普通,似信手拈来却浸透他对北平深挚真诚的爱,不需要太多写作技巧。 郁达夫以赏玩家的身份欣赏北平,调动各种感官捕捉北平的秋味并进行细腻的刻画。
13.①昏庸,不思进取。凤姐引贾母的话?放着身子不保养,官儿也不好生作去,成日家和小老婆喝酒?。
②好色成性,荒*无耻。看上贾母的贴身丫鬟鸳鸯,竟不知廉耻地让邢夫人出面张罗。
③仗势凌人,性格残暴。威逼鸳鸯的哥哥:?你别哄我,我明儿还打发你太太过去问鸳鸯,你们说了,他不依,便没你们的不是。若问他,他再依了,仔细你的脑袋!?看上石呆子的古扇,想尽办法占为己有,不管他人死活。
总之,贾赦是封建地主阶级中无德无才者的代表,他们是社会的蠹虫,空享袭位,贪图享乐,坏事做尽,这样的阶级注定自取灭亡。(每点2分,总结2分)
14.?二爷?指贾琏。(2分)原因:①贾琏当面揭贾赦的短,让贾赦恼羞成怒;(2分)②平儿说的?还有几件小的?,应指贾琏夫妇在鸳鸯这件事上不出力,使贾赦在众人面前出丑。(2分)
15.帮凶。虽然由平儿转述,但不难推测贾雨村的作为应是贾赦授意。(2分)社会现象:①封建地主阶级与官府勾结,欺压百姓;②官府腐败黑暗,视百姓为草芥;③黑白颠倒,百姓无处伸冤。④统治阶层残忍,手段卑劣,善造冤假错案。(答对3点即可,最高不超过6分)
四、本大题1小题,共60分。
16.作文评分细则另行制订。
猜你喜欢:
1. 2015-2016高一上学期语文期末试卷
2. 高一语文期末试卷
3.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一期末试卷及答案
4. 高一语文期末考试答案
5. 高一语文必修期末考试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