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政治期中考试卷(七年级上册政治期中考试卷)

七年级地理期中考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30分) 1、纬度最高,跨经度最广的大洲是 ( ) A、亚洲 B、北美洲 C、南极洲 D、非洲 2、亚洲大部分位于 ( ) A.西半球,南半球 B.东半球,南半球 C.东半球,北半球 D.西半球,北半球 3、位于亚洲和其他大洲分界线上的海峡是 ( ) A、白令海峡 B、霍尔木兹海峡 C、直布罗陀海峡 D、马六甲海峡 4、亚洲分布范围最广的气候类型是 ( ) A、温带大陆性气候 B、热带季风气候 C、热带雨林气候 D、地中海式气候 5、亚洲地势的总特点表现为 ( ) A、西高东低,呈阶梯状下降 B、中部高,四周低 C、东南高,西北低 D、自西北向东南降低 6、俄罗斯平原和高原地形的分界线是 ( ) A、伏尔加河 B、乌拉尔河 C、叶尼塞河 D、勒拿河 7、在俄罗斯境内的欧洲最长的河流是 ( ) A、多瑙河 B、伏尔加河 C、鄂毕河 D、叶尼塞河 8、日本位于( )的交界处,由于两大板块的碰撞,所以日本多火山、地震。 A、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 B、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 C、亚欧板块和非洲板块 D、美洲板块和太平洋板块 9、日本经济发达的主要原因是 ( ) A.本国自然条件十分优越,资源丰富 B.人口众多,国内市场大 C.农业发达,为工业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原材料 D.进口原料,出口产品,积极开拓国际市场 10、“我住江之头,君住江之尾,彼此地相连,依山复靠水,山山皆向北,条条南流水。”反映了东南亚中南半岛的地形特征,叙述正确的是 ( ) A、山河相间,纵列分布 B、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 C、中部高,四周低 D、河流自南向北流 11、西伯利亚大铁路横跨亚欧大陆,被成为亚欧大陆桥,其最东端在 ( ) A、新西伯利亚 B、乌斯季库特 C、伊尔库茨克 D、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参崴) 12、与我国南方人一样,东南亚人喜欢吃 ( ) A、玉米 B、米饭 C、面食 D、烤肉 13、有一位来中国留学的学生在自我介绍时说到,我家乡的住房墙厚窗小,夜晚人们常把床铺安排在屋顶上。你认为他家乡的自然环境特点是 ( ) A、干热 B、湿热 C、干冷 D、冷湿 14、、有“火山国”和“千岛之国”之称的东南亚国家是( ) A.日本 B.印度尼西亚 C.菲律宾 D.马来西亚 15、东南亚唯一的内陆国是 ( ) A、越南 B、马来西亚 C、老挝 D、泰国 16、日本主要是属温带季风气候和亚热带季风气候,其气候的海洋性特征明显,十分有利于日本的国花( )的生长。 A、牡丹 B、樱花 C、玫瑰 D、郁金香 17、亚洲众多的人口对资源和环境产生了沉重的压力,关于人口对粮食的需求,你认为下列做法中最为合理的一项是 ( ) A、在山坡和干旱地带垦荒种粮 B、将林地开垦为农田 C、大力开垦科学种田 D、停止耕作,从国外购买粮食 18、下列关于印度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世界第一人口大国 B、水旱灾害频繁 C、工业发达 D、粮食需大量进口 19、诗句“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描述了 ( ) A、亚洲东部的山水 B、亚洲西部的山水 C、亚洲南部的山水 D、亚洲北部的山水 20、下列产品中,日本需要大量进口的是 ( ) A、铁矿石 B、录象机 C、照相机 D、摩托车 21、印度河最主要流经哪个国家 ( ) A、印度 B、巴基斯坦 C、孟加拉国 D、泰国 22、北半球的“寒极”是 ( ) A、漠河 B、乌兰巴托 C、阿斯塔纳 D、奥伊米亚康 23、亚洲的气候特征是( ) A.气候较为单一 B.热带气候显著 C.气候复杂多样 D.海洋气候显著 24、俄罗斯临北冰洋沿岸的最大海港是 ( ) A、莫斯科 B、圣彼得堡 C、摩尔曼斯克 D、符拉迪沃斯托克 25、世界最深和蓄水量最大的淡水湖是 ( ) A、贝加尔湖 B、死海 C、青海湖 D、里海 26、马来半岛的南部和马来群岛的气候类型是 ( ) A、热带雨林气候 B、热带季风气候 C、温带大陆性气候 D、温带季风气候 27、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和大洲是 ( ) A、中国、亚洲 B、美国、非洲 C、加拿大、北美洲 D、俄罗斯、亚洲 28、连接地中海和黑海的是 ( ) A、土耳其海峡 B、苏伊士运河 C、马六甲海峡 D、白令海峡 29、中东与西亚范围的差别是 ( ) A、少了阿富汗,多了埃及 B、少了巴基斯坦,多了土耳其 C、少了土库曼斯坦,多了埃及 D、少了格鲁吉亚,多了土耳其 30、世界上橡胶、油棕、椰子的最大产地是 ( ) A、东亚 B、东南亚 C、中亚 D、西欧 将选择题答案填在下表中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二、填空题:(10分) 1、世界最高的高原是_____________。 2、亚洲人口稠密的地区是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 3、把马六甲海峡称为“海上生命线”的是________(国家),这个国家的居民中人数最多的民族是_________民族,该国的首都是_________。 4、东南亚包括________半岛和_________群岛两大部分 5、南亚最大的国家是_________。

三、综合分析题: (60分)

雅库茨克 孟买

哈尔滨 乌兰巴托

1、读亚洲气候类型图,分析回答问题:(17分) (1)分布最广的气候类型是 ,(填序号)该气候的特点是:气温年较 差 (大或小),降水 (多或少),且集中在 季。 (2)北回归线经过的气候类型自西向东依次为 气候、 气候、 气候。(填序号) (3)青藏高原地区属于 气候(填序号)。该气候产生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 因素。 (4)哈尔滨降水量明显 (高于或低于)乌兰巴托,造成两地降水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因素。 (5)雅库茨克气温 (高或低),孟买终年 ,造成两地气温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因素。 (6)把三个城市与其所对应的气候类型连接起来。 惠安 温带季风气候 孟买 热带季风气候 北京 亚热带季风气候 2、读俄罗斯图,读后回答问题(10分) ①A是 山脉,它和 山,乌拉尔河,土耳其海峡共同组成亚欧两洲的分界线。 ②B是 河,注入 ,主要位于____________平原内。 ③C是 ,是俄罗斯第二大城市和重要港口,________是俄罗斯的首都。 ④E是 油田,它是俄罗斯最大的油田。 ⑤F是________________高原,它的森林类型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主。 3、阅读材料及“板块运动图”,回答问题:(9分)

泰国

印度洋大地震

印度

印度尼西亚

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以北海域当地时间2004年12月26日上午8时发生里氏8.9级强烈地震,并引发海啸,东南亚和南亚数个国家受波及,造成重大人员伤亡。

(1)板块构造学说认为,此次印度洋大地震 位于_________板块和_________板块交界处。 此次海啸受灾最严重的国家是东南亚的_____ _______,该国世界上最大的群岛国家。 (2)东南亚地处两大洋和两大洲的“十字路口”, 位于__ ___半岛和___________岛之间的 _______________海峡是通过这个路口的“咽喉”,它沟通了______ 洋和 _______ 洋,亚洲和 洲,交通位置十分重要。 4、读日本图后回答下列问题(14分) (1)根据图中数码代号填出相应的地理名称日本的领土是由①__________岛、②_________岛、④___________岛和_________岛四个大岛、数千个小岛及周围的海域组成,它是一个_________(发展中或者发达)国家。 (2)⑤是 (城市),⑥是 _____(城市),这两个城市都在日本最大的________________平原上。 (3)日本的经济主要是______________型经济,需要进口大量的原材料,它所需石油主要来自于 的一些国家和地区,所需的铁矿石主要来自于___________和_________ 等国家。 (4)日本工业主要集中分布在__________沿岸和 _____海沿岸。 5、读南亚季风图,回答问题:(10分) (1)图A中箭头表示的是一月前后,从 (海洋或是陆地)吹向 (海洋或是陆地)的_______季风。受此季风的影响,印度形成__________(旱季或者雨季)。 (2)图B中箭头表示的是七月前后,从 (海洋或是陆地)吹向 (海洋或是陆地)的_______季风。 (3)对印度农业影响最大的是________季风。 (4)在图A和图B两种季风影响下,印度大部分地区属_________气候,这种气候的主要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初一期中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8分) ( )1.隋朝的统治繁荣一时,但很快便因隋炀帝的暴政而被农民起义所覆灭,它类似于下列哪一个朝代? A.秦朝 B.西汉 C.东汉 D.西晋 ( )2.下面有关出现“贞观之治”的原因,叙述错误的是: A.唐太宗注意吸取隋亡教训,轻徭薄赋,减轻人民负担; B.唐太宗善于用人,重视纳谏,政治比较清明; C.社会安定,经济发展; D.提拔姚崇.宋璟等一批有才干的人 ( )3.“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这句话出自: A.唐高祖 B.唐太宗 C.唐中宗 D.唐玄宗 ( )4.下面这首诗称颂的唐朝全盛时期是指: 忆昔开元全盛日, 小邑犹藏万家室。 稻米流脂粟米白, 公私仓廪俱丰实。 A.唐高祖统治时期 B.唐太宗统治时期 C.唐玄宗统治前期 D.武则天统治时期 ( )5.我国省级行政区的设立,始于: A.唐朝 B.宋朝 C.元朝 D.明朝 ( )6.隋朝时,设计并主持建造赵州桥的是: A.僧一行 B.郭守敬 C.鲁班 D.李春 ( )7.被称为世界最大的艺术宝库之一的是: A.龙门石窟的佛像 B.云冈石窟的佛像 C.莫高窟的壁画与塑像 D.乐山大佛 ( )8.960年,赵匡胤废掉后周小皇帝,建立北宋政权。历史上称这次兵变事件为: A.玄武门之变 B.陈桥兵变 C.靖康之难 D.杯酒释兵权 ( )9.千古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作者是: A.范仲淹 B.王安石 C.司马光 D.欧阳修 ( )10.你认为下列不正确的选项是: A.东京的城市布局打破了“坊”.“市”的界限。 B.东京城内的店铺不仅白天营业,还有夜市和晓市。 C.东京城内还出现了娱乐场所,叫做“瓦肆”。 D.北宋都城东京商业发展程度比不上唐都长安。 ( )11、关于《资治通鉴》,不正确的是 A.由北宋司马光主持编写 B.是一部编年体通史 C.按年月日顺序叙述原始社会到五代1300多年的历史。 D.对研究我国古代历史有重要参考价值 ( )12.宋朝人的书中记载说;昔汴都(即北宋都城东京)数百万家, 尽仰(依靠)石炭(古时称煤为石炭),无一家燃薪(柴)者。该材料与下列内容对应的是: A、丝织业 B.制瓷业 C.冶铁业 D.采煤业 ( )13.岳飞受到人民尊敬的主要原因是( ) A.他对皇帝忠心耿耿 B.他遭奸臣谋害 C.他训练出纪律严明的岳家军 D.他坚持抗金的正义斗争 ( )14、一位生活在元朝的商人,他不可能有的经历是

A、 去江南贩运棉布 B、 经运河到杭州游览 C、 友人送他一部《红楼梦》 D、 购买景德镇真花瓷器 二、判断题 (你认为对的打√,错的打×,10分) ( )15、唐太宗统治时期,唐朝进入全盛期,史称“开元盛世”。 ( )16、“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此诗句与科举制有关。 ( )17、唐朝印制的《金刚经》,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雕版印刷品。 ( )18、北宋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统一了全国。 ( )19、“澶渊之盟”是北宋与辽的盟约。 三、填空题(28分) 20、古语说“成由勤俭败由奢”。隋朝时,倡导节俭 和穷奢极欲的 两代皇帝的统治,是最有说服力的例子。 21. 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她改唐为周。 22.南宋抗战派大臣 坚持抗元,他写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名句,表达了他始终坚贞不屈的崇高气节。 23 .填出两种货币的朝代和使用名称: ①朝代: 名称: ②朝代: 名称: 2 4.⑴右图名为 作者是 ,它是一幅 。 ⑵从这幅画中,我们看到了什么? 25评论题(10分) 你能讲出关于岳飞和文天祥的故事吗?谈谈我们应该怎样评说岳飞和文天祥? 26、追根溯源:(10分) ( )现在各国人把中国人称为“唐人”的原因是 A.中国人是唐朝人的后代 B.唐朝在世界上享有较高的声望 C.唐朝时中国才开始对外交往 D.中国人具有很高的制糖技术 27、上海亚太经合组织(APEC)***会议上,各国首脑身着色彩斑斓的“唐服”引起了世人的关注。看看现实,想一想历史,各国为什么会把中国人称为唐人?

参考资料:

http://www.zxxjs.net/

 在七年级的政治考试结束之后,要分析一下试卷情况,找出自己所欠缺的地方并加以改正。试卷的分析不仅需要思考,更需要讲究 方法 。下面是我网络整理的七年级下册政治试卷分析的内容以供大家学习参考。

七年级下册政治试卷分析(一)

 一、试卷具体分析

 本次期中考试试卷涉及的是教材的1、2单元,知识点较多且联系紧密易混淆。

 从总体来看,试卷偏难,但仍然是?题在书外,理在书中?。注重考查学生从材料中归纳出所学的知识点,更突出能力的考察和对知识的灵活运用。

 下面是本张试卷在问答题方面考察的主要知识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尊重他人的作用和方法;自信的含义和表现;培养自立的方法;与自强相关的系列知识点等。

 本次试卷试题类型与以前一样,分为单项选择题(40分)、简答题(28分)、分析说明题(16分)与探究实践的题目(16分)。

 1、第一部分为单项选择题,共20个总计40分。本部分主要考察的是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很多题目都设置了很强的干扰选项,有些难度。大部分同学在34分左右。其中第2、17、19题的出错率较高。

 第2题有一部分同学误选了自负。原因是对于自信与自负还是把握不好。在以后的教学中要注意对易混的概念加以区分。

 第17题为复合式选择题。出错原因在于貌似极端选项的第③个:?任何时候都要积极进取,加倍努力?。很多同学一看到?任何?二字,按照平时的思维定势就排除掉了,而没有仔细阅读后面的话,没有仔细考虑。

 第19题也为复合式选择题。其实第③个选项一看就是错的,只要含有③的都是不对的,这样很容易就能定位选项,但是很多同学还在各个选项之间权衡,取舍,终至选错。看来以后还是要加强对复合式选择题能力与相关技巧方面的训练。

 2、第二部分为简答题,共三个小题。

 第21题考查的是?为什么要自强就要树立坚定的理想?。大部分学生都能定位知识点,但绝大多数同学还是没有联系材料,造成了2分的失分,虽然我在课上多次强调材料题切记要联系材料,但很多同学还是没有这个意识,关键原因还在于我,只是一味的口头强调,没有切实的行动让?联系材料?这一意识深入学生的心中,在以后的教学中必须想办法把这一理念贯彻到讲课、做题的环节中,这是我在以后的教学中需要努力强化的问题之一?做题方法的加强训练。

 第22题失分很多,对于某一问题的?认识和理解?,很多同学没有得到应该的分数,主要还是自己在复习过程中忽略了这种问题的考察,对学生没有明确说明理解类的公式即?认识和理解?需要答的是?含义和表现?,很多同学只是答出了含义,表现没有答到。所以造成了6分的不必要失分。

 3、第三部分为分析说明题,共二小问,总计16分。

 出错主要在于第二问。很多同学还是根据直觉感性去答题,没有经过自己的理性判断和深入思考。认为是乞丐就应该被怜悯与同情,而没有注意这是职业乞丐这一特殊身份,一方面是思维不成熟,再有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审题不认真,没有认真思考问题的设置。

 4、第四部分为探究与实践题,三小问,总计16分。是以主题班会的形式考察的自强的相关知识点,形式很灵活。失分点主要在于二三问,尤其是第二问。满分的寥寥无几。

 第一问是让学生确定班会主题。

 第二问考查的是班会的流程。这个失分很多,学生对于这个问题摸不着头脑,无从下手。一方面是平时关注不够,不能很好地把平时生活中的内容融汇到学习考试中,另外也是最重要的还是我平时对这方面的训练关注不够。

 第三问以主持人发言稿的形式考查的是自强的重要性和方法。

 这个答案组织方面出现了两个极端的问题:一是完全自己发挥,没有用到书上的知识点;二是纯粹的知识点的堆砌,但是成文死板,脱离了班会的这一主题要求。标准严谨的答案应是以书上的知识点为核心,同时围绕主题格式以生活化的语言加以连贯修饰。以后还要加强对这方面细节的重视。

 二、以后教学过程中的改进 措施

 1、要继续强调审题一定要认真,必须按照题目的要求去做,尤其是联系材料、举例说明类的问题。很多学生对于?联系实际?,?举例说明?,?结合自己的体会?,?结合材料?等词语熟视无睹,不注重联系材料,直接将书上的知识点照搬上去,导致不必要的失分。强调答题的规范性、精确性与严谨性。

 2、在以后的教学中要逐渐渗透、加强做题方法的训练与指导。对某问题的?理解和认识?答事物的含义和表现;某问题的?启示、启发、感悟等问题答一事物的观点、重要性和方法。

 3、对探究题目的关注。探究与实践的题目选材趋向生活化,试题形式越来越灵活多样,体现了?学习即生活? 、?考试即生活?的新课改理念。有文体写作类、活动参与类、打算建议类,具体的主要有设计主题班会的流程和演讲提纲;演讲类的题目;书信;活动 策划书 ;调查 报告 等,但不论其以何种形式呈现,都是以实践活动为载体,考查活动情况和探究能力。考查活动情况就是考查学生组织开展或参与某项活动的情况,如选择活动形式、做好活动准备、安排活动程序等;考查探究能力就是考查学生?用活动探究理论性问题?或?用理论指导分析探究活动?的能力, 即使学生学会运用书上的知识点去解决?为什么?和?怎么做?的问题。实践探究题的呈现形式虽然各异, 应该是以书上的知识点为核心,同时围绕主题格式以生活化的语言加以连贯修饰。

七年级下册政治试卷分析(二)

 一、试卷特点

 试卷符合新课标要求,试题能扣紧教材,有梯度,试题设计新颖,。试卷的知识覆盖面大,注重考查学生对知识和技能的理解与应用能力,达到了考查创新意识、应用意识、综合能力的目的,有利于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有利于发挥试卷对数学教学的正确导向作用。本卷试题设置了适量的开放性、时代性、综合性试题,加强与社会生活、学生 经验 的联系,增强问题的趣味性、真实性和情境性,重视考查学生在真实情境中提出、研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体现了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导向。试题特别重视体现三维目标的考察,是本次试卷的亮点。

 二、试卷结构

 本套试卷满分100分,共四道大题。

 第一大题:选择题,计20道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平均得23分

 第二大题:辨析题满分18分平均得12分

 第三 大题:材料分析题,满分18分平均得9分

 第四大题:综合题,满分22分平均得15分

 三、成绩分析

 全年级参考人数78人,平均58.3分,优生率23.7%,差生率13.5%,及格率%.最高分95分,最低分12分。第一题:3、7、13、19小题。第二题的第2、5小题得分率较低。

 四、定性分析

 (一)肯定的方面:

 1)试卷难易程度难了一点点,但体现了与中考接轨的基本理念。

 2)试卷的题型比较好。

 (二)存在的问题:

 本试卷大部分试题的有点模糊,导致学生不能做出正确判断,干扰了学生的分析思路。有一道材料分析题超出教材内容 ,学生难以发挥。

 五、失分原因分析

 1、学生的基础知识不扎实是失分的主要原因。本次试题基础题所占比例大,容易题占60分左右,从答题情况看,材料题失分相对较多,主要原因是基础不扎实,对课本知识生疏,相当一部分后进生表现尤为突出。

 2、审题不仔细是造成失分的又一主要原因。

 3、平时学习过程中, 学习方法 过死,灵活解决和处理问题的能力不足。尤其表现在对课本上的一些变式问题缺乏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死搬硬套,照猫画虎,因而得分率较低。

 4、整体表现为缺乏良好的思考和解题的习惯。

 5、平时检测密度力度不够,只注重了新课程的教学而忽略了对旧知识的复习和巩固,尤其对课本知识掌握不熟练,对规律探究性问题缺乏归纳和分析的能力(如23题

 6、转差工作不够细致,效率不高,往往事倍而功半,只注重了对学生的辅导而忽略了对学习效果的检测,方法不灵活,反而降低了学习效率。

 六、教学启示:

 通过检测的阅卷分析和表现出来的问题,在今后教学中,需要作好以下工作:

 在平时教学中要进一步把握好具体目标要求,深入分析教材,重视基础知识与技能的落实,重视过程与方法的学习,注重历史与现实生活的联系,通过多种方法,突出培养学生理解分析、操作探究、表述能力和灵活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七年级下册政治试卷分析(三)

 一、试题基本情况

 1、题型、题量及分值

 本试卷有四大题型,12个小题,总分60分。一选择题8个小题共20分(4个单选每个2分,4个不定项选择每题3分);二辨析题1个10分;三观察与思考2个小题,每题10分共20分;四活动与探索1个小题共10分。

 2、试题特点

 容易题约占50%,中档题占30%,稍难题占20%;注重对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考查,特别是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适当考查学生从材料中获取信息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学生的概括归纳能力,适当也涉及了对学生分析能力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查。

 二、学生答题基本情况

 1、最高分,最低分,平均分,优秀率,及格率。

 2、学生做题值得肯定的地方:基础知识总体掌握不错,选择题掌握了基本的做题方法和技巧;辨析题一半以上的同学掌握了基本做题思路和方法。多数同学具备了一定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学生出错情况:

 一题满分不少,7、3、5有出错,7题出错最多,其次是3题和5题;

 二题有一半的同学思路清晰,得7、8分者较多,得3、4分的同学也不少;

 三题得满分20分的同学较多,16分属于低分;

 四题得满分10的同学不够多,8分较多。

 三、学生出错原因分析

 1、多选7题出错的还比较多,主要还是没有弄明白社会保护和司法保护的含义,这个是一号重点也是难点,考前老师多次强调,出错的学生多数是一边学习没有弄明白,老师强调也没有不认真听。

 2、单选3题考查的是 名言 古诗蕴含的道理,需要学生理解名言古诗的寓意和体现的道理,综合能力较强,语文功底对此题也有比较大的影响。学生出错一方面是不理解含义,另一方面是学生思考的不够深入,仅凭感觉走。

 3、多选5题出错的不多,但凡出错的同学是少选了自弃心理,对自弃理解不够透彻。

 4、9题辨析题失分原因,一部分同学思路不清,考前辨析题专练没有好好背。多数同学做法写的不够具体。辨析题专项逐个检查落实不够。

 5、12题问题出在评析的角度和说些什么的角度不够多方位,出现失分情况。

 6、思维能力、从材料中获取信息能力、概括归纳能力差

 思想品德学科教学要教会学生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同时要教会学生擅于从材料中获取提炼有效信息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如果学生概括归纳能力差,在答题时就会出现零乱、啰嗦或不完整,这就是平时思维能力训练太少、分析综合能力欠缺影响所致。

 四、对今后教学建议

 1、强化基础知识教学

 在教学中,我们要紧紧依据大纲,以教材为载体,对在重点的内容,我们要重点突出,讲清来笼去脉,浓墨重彩,丰富内容,补充材料,采用多种方法多种手段,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真正体现学生学习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主人翁责任感。不要局限于记住几个零散知识点,如果意义不明,完全机器记忆,很快就会遗忘,形成记忆残缺,知识学习不深入,容易造成学生急功近利,学习不踏实,心态浮躁。教学中我们一定要一环紧扣一环,吃不得夹生饭。加强复习和落实逐个检查过关。

 2、注重能力培养

 我们注重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使学生学会学习,逐步掌握学习思想品德的一些基本技能和方法,。

 能力的培养不是一躇而就的,它需要我们在教学中逐渐渗透、潜移默化,彻底抛弃传统的?填鸭式?、?满堂灌?。教师在教学中扮演的是合作者、支持者和引导者的角色,设置平等的互动交流平台,通过精心设置的课堂提问,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充分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不要照本宣科,要创设新情境,组织精当的材料,引领学生去探究、去实践、去创新。惟有如此,才能发展学生的不同才能,也才能为学生今后的继续学习积蓄能量和潜力。加强多角度深入思考分析的 思维训练 。辨析题,材料分析和活动探索的典型例题,要多分析,多思考,要放在课件里,放在课堂上,反复多次加强训练。日常落实逐个过关。

 3、加强技巧性训练

 一是继续加强学生的审题能力训练,教会学生审清时间空间,审准关键词的意思,审准答题方向,选择题怎么做,材料题怎么做,问答题怎么做,从哪里入手,如何解剖,如何分解,如何表述,有计划地用相关试题进行针对性的训练,让学生明确回答相关问题的要领,从而增强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应试能力。二是加强养成 教育 ,平时教学中不要放松对学生的严格要求,督促学生养成认真阅读、认真答题、认真写字的好习惯。

 4、加强课堂纪律避免重点知识学生漏听。

 5、注重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

 >>>下一页更多精彩?七年级下册政治试卷分析及试题练习?